首页 > 使馆信息
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发表《习近平外交思想照亮人类追求繁荣进步时代征程》署名文章

2021-12-25 19:22

2021年12月25日,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在北马发行量最大的《新马其顿人》报及其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习近平外交思想照亮人类追求繁荣进步时代征程》。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引领中国外交航向,推动世界发展进步,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理念,开展一系列具有引领性意义的重大实践,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破解人类面临的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坚持胸怀天下,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面对世界变局和全球挑战,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世界发展方向和人类前途命运,将“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理念和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重大倡议,拓展深化新时代多边主义理念和实践,提出了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人权观等一系列主张和倡议。在2021年7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宣示符合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利益,绽放着胸怀世界、心系人类发展进步的智慧光芒。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计利当计天下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这一番话深刻揭示出习近平外交思想所体现的大国担当。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运筹引领下,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绝对贫困目标,14亿中国人民在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形式的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提升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公共产品提供者。

第二,坚持命运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阐述“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再到2021年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世界难题。

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变革动荡期,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强调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近代以来人类孜孜以来的目标,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性共识。习近平主席在重大出访、主持重大主场外交等场合,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等地区层面重大倡议,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层面倡议。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灾疫,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发展丰富完善,成为引领世界变局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第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面对如何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新路,这一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平道路。面对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开幕式上指出,“‘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习近平在多边机制内大力倡导多边主义的同时,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交汇点,画出最大同心圆。

在国际格局演变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好国与国关系,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这是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重要突破。中国已同108个国家和4个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编织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会晤时谈到“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相处之道。”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伙伴之间没有主从之分、没有阵营之别,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小圈子,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新路。

第四,坚持开放包容,不懈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针对搞“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抬头,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引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月世界达沃斯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进事业作出贡献。”世界上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民主模式,应当让不同形式的民主百花齐放。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面向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习近平主席倡导“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全人类共同价值产生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而一些国家民主呈现空心化乱象,连本国人民都越来越不满,却肆意把自己所谓的民主模式强加给别国,给相关国家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中国人民有着高度的政治制度自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第五,坚持汇聚合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世界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强调,“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面对疫情给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多重危机,饥饿人口总数已达8亿左右,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习近平主席主张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历史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吸引了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21年2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奉行开放战略,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际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批准生效,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落实中国—中东欧合作成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第六,坚持勇于担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面对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迫切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个别国家鼓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面对世纪灾疫带来的复杂严峻局面,习近平主席出席一系列重要多边会议,倡导要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主张要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把各方对多边主义的承诺落到实处。

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是要另立炉灶、建立所谓平行世界,而是为了补充和完善现代多边机制,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了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着眼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调整演变,深入参与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积极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第七,坚持重信守诺,矢志不渝促进和平发展。面对世界各地仍有战乱动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影犹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2019年11月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习近平主席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驻足,还同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习近平主席倡导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推动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面对形形色色的“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第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指出,“中国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中国坚持以和平发展为战略抉择,探索走出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中外熟知的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些话娓娓道来渗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无不体现出深邃的智慧和宏大的气派。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大国外交的中国智慧,必将引领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不断前行。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