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馆信息
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在北马国家通讯社网站发表《数字化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署名文章

2020-04-18 12:24

  2020年4月18日,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用马其顿文、阿尔巴尼亚文、英文,在北马其顿国家通讯社官方网站的政治、新闻、要闻专栏,发表署名文章《数字化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站并在首页头屏进行推荐。全文如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成为全球化时代对人类一次极大考验,也成为对数字治理一场极端压力测试,国际社会与新冠病毒数月交锋,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借力数字化抗击疫情,有力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一、数字化抗疫助力中国树立标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范本。世界卫生组织等专家表示,中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设立发热门诊,进行网上远程诊疗,用“健康码”作为通行码等做法简便高效。建立线上线下联防联控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中国运用大数据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平台,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下,制定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开展大数据精准防控,充分运用网上疫情防控资源和信息化工具,建立线上线下、联防联控的管理体系,云社区、云计算、云处方、云办公、云课堂等应用落地,催生中国“云时代”加速到来,通过“一网统管”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网络直报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使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在实现疫情精准防控的同时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强化数字医疗基础设施保障。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及回收管理,国家卫健委联合腾讯、百度等企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导航地图”。京东、阿里、腾讯、平安好医生、叮当快医等平台都上线了“在线免费义诊”服务,提供线上发热咨询和免费在线义诊,包括居家防护、导诊建议、心理咨询等服务。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具备快速高效、灵活便捷等优势的头部互联网机构火力全开,承担着基础设施的“硬件”功能,通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产品服务、协调各类资源、提供大数据、算法支持等,用互联网的方式和手段发挥着支援前线、后勤保障、服务民生等重要作用。因而疫情出现后,2万多人日夜兼程,十秒钟一面窗、两分钟一堵墙,10天建成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全国建成超过100座专门医院、方舱医院,其中雷神山从决定兴建到开工只用了十二小时,就做好策划、组织、协调,做好工序和工艺的穿插流程。

  二、数字化抗疫促进国际卫生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新途径。中国加快突破防疫医疗技术装备,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医疗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的医护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不断提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用中国速度为全球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撑起了控制疫情蔓延的坚固防线。引领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前段时间得知中国疫情防控物资紧缺,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主动伸出援手,为中国提供诸多方面的帮助,全球共有170多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对中方表达慰问和支持,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向好趋势,中国防疫物资产能逐渐恢复,中国又向其他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派遣专家团队,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中国注重深化国际卫生合作。同世卫组织等共享科研信息和数据,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安排中国和世卫组织专家组实地调研,对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世卫组织、欧盟、非盟等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向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俄罗斯、沙特等15个国家派遣17批医疗专家组,中方已同包括中东欧等地区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80多场专家视频会议,中方已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世界各国可以不必从零开始,按照各国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采取差异化策略。

  三、数字化抗疫促进健康丝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新方案。中国AI助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早在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明确提出,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愿景,“一带一路”共建各方在保持定力推进有关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中欧班列开行量在疫情中实现逆势增长,将抗疫以及生活保障物资持续不断地往来运输,中国积极协助“一带一路”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发挥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中国海关在小程序内上线出入境健康申报功能,百度地图联合深圳、苏州、郑州等城市推出入境申报登记服务,阿里、百度研发的人工智能(AI)诊断算法,大幅压缩疑似病例基因检测及病毒结构分析时间,百度研究院向各基因测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机制。

  数字化医疗服务可救人于千里之外。此次疫情堪称5G技术企业进入社会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应用的重要转折点,5G医疗问题已从“试验设计阶段”走向“临床阶段”,通过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国的医疗行业从政策趋势,到消费习惯等等,都加速数字医疗产业前行步伐,还有企业开发出远程诊疗软件,通过5G将相隔遥远的医生与患者及生命数据监测设备无缝相连,直接提供诊疗服务并借助5G网络、数字化智能手术器械进行远程手术,救人于千里之外。以线上诊疗、处方流转和保险支付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认知程度和认可度大大提升。全国很多医院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通道,疑似患者和预检分诊的窗口前移。许多医院迅速开设了呼吸内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专科的网上医疗咨询、线上门诊服务,有效引导市民不扎堆就医,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四、数字化抗疫升级网络服务模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新平台。数字化抗疫催生数字化市场主体和客体,促进商品和服务数字化,打造了产业网络服务新平台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零接触”购物和娱乐模式,确保百姓生活必需品和精神营养品供应。这次中国疫情防控战中,31个省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但居民很快适应封城后的生活,因为数字投递系统发达,消费者对网购得心应手,2019年中国网上消费零售额已达10.6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6.5%,因而在疫情期间以网格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生鲜电商、外卖、快递平台坚持运营,即使封城了但如果网购食品和日用品,完成支付后仅需20来分钟就可以送货上门,有力保障了医护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远程协同办公需求急剧增长,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电话签约、云盘以及在线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正在有力保证着疫情防控期间的停工不停产。

  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抗疫效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提高抗疫效率。有20余款人工智能系统用在湖北武汉等抗疫一线以及全国数百家医院,服务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在提升测温筛查效率方面,基于图像识别和红外成像技术研发的非接触式AI测温系统,广泛应用在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能够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在支撑群体轨迹预警方面,航旅纵横紧急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同航班自动通知系统”,并于1月30日上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查询本人14天前到访过的行程信息;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平台开发了人群迁徒态势感知模型,提供流动人员行程轨迹、预警情报及态势分析,为疫情形势判断提供参考。

  五、数字化抗疫促进社会协同共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新试验。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社会、企业以及网上网下实现协同共生,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了新试验。在疾病科普指导方面,推出免费线上咨询平台,包括微医互联网总医院、阿里海外侨胞在线医疗咨询专区、百度问医生全球公益援助平台等。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医院免费开放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在国内160多家医院上线,在21个地域部署63个可用区,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互联网APP为用户提供疫情相关知识解读,杭州企业阿里巴巴开发手机小程序“疫情地图”,可实时告诉人们所在位置1公里范围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数量,提醒他们注意风险,阿里巴巴还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健康码余杭绿码,之后各省纷纷上线健康码,期间只用了短短7天时间,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健康码”已经实现一码通行,海外桥胞返乡亦可申请健康码,为其返乡防控疫情提供沟通联络服务。

  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打通数据孤岛。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全要素良性互动等数字治理。此次疫情发生之后,通过大数据挖掘打通数据孤岛,为公众提供针对疫情的决策参考,加强权威疫情信息发布和科学防疫知识普及。从中央部委到地方频频出台支持举措,建立政府部门与数字平台合作机制,推动数据在部门间共享与协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各大平台上线疫情防控专题,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疫情线索征集专区、发热门诊和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查询专区、国务院部门疫情防控消息专区等一系列服务,从而使相关实用信息快速触达到社会公众。在疫情信息可视化方面,百度地图上线了“新冠肺炎疫情分布”专题地图,并接入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开发的“防疫检查语音提示设置”功能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入城防疫检查站导航语音播报”,保障交警、防疫检查人员、驾驶人的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数字化抗疫促进政策沟通,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新探索。数字化抗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数字化防疫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优化。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发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可提供在线查询服务,方便公众及时查询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线索及改进建议,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地方政府纷纷借助阿里这类数字化平台的技术和服务能力,用科技手段抗疫和复工,京东、腾讯等企业开发了政务服务机器人、AI通行防控系统,在提高防控效率、提高安全性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腾讯、阿里、京东等企业协助政府开发了应急公共服务平台,使相关抗疫信息一站集成。政务钉钉“浙政钉”平台在助力浙江省防疫,支付宝联合钉钉开发全国首个智能社区防疫小程序,打造“无接触式”社区。

  数字化防疫促进数字安全制度建设。数据隐私和安全是数字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中国既高度重视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又积极构建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注重在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数据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脱敏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其中针对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必须“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等,而且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国家网信办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安全,比如钉钉除了自身安全,还有第三方信息的加密,双重加密保护了企业和用户的安全以及信用问题,经过数字化抗疫的检验,中国将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技术防范、加强隐私保障等方面为数字化保驾护航。

  科技不分国界,技术没有政见,运用数字化技术抗疫,不仅助力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也必将推动世界成功战胜疫情,从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