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馆信息
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接受Factor网站采访:我们必将战胜病毒恶魔迎来更好发展

2020-02-11 18:20

  2020年2月11日,北马其顿经济新闻网站Factor发表了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接受专访的实录。在专访中,张大使就疫情现状、中北马防疫合作、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以及对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有何影响等北马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专访实录如下:

  记者:贵国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已宣布此事为紧急公共卫生领域事件,您认为,北马目前应做哪些准备?

  张佐大使: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和部署下,中方已经构建了以武汉及湖北地区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各方面工作公开、透明,正在科学、有序地加快向前推进。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称赞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明确表示,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并非是对中国投下“不信任票”,与之相反,世卫组织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怀有信心,没有理由采取不必要的国际旅行限制措施。中方愿继续本着公开透明和高度负责任态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尽快打赢这场战役。

  针对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北马方都对中方抗击疫情举措表示赞赏和支持。绝大多数国家听取世卫组织建议,采取了合理的防疫措施。我们希望北马继续按照《国际卫生条例》有关规定及世卫组织提出的专业、权威建议,理性、冷静、科学判断,采取适度合理的防疫举措。

  记者:我们国家比较贫穷,在卫生防御方面能力也较差,您认为,一旦疫情传播至北马,我们是否有能力抵御?

  张佐大使: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措施远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中国的努力不仅是在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也是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也有个别国家、个别媒体发表不友善不厚道的言论,我们不认同渲染紧张、甚至制造恐慌的做法,坚决反对极个别极端和不理性的歧视性言论。

  世卫组织总干部谭德塞强调,“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是需要团结而不是羞辱的时刻。”我要告诉北马朋友们的是,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较多,但在中国境内的病死率,远远低于非洲埃博拉、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等传染病,目前治愈人数明显超过病死人数,疑似病例增速也在趋缓,这是艰苦努力得来的积极转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希望国际社会能够理性冷静地认识这场疫情,并作出科学、恰当地应对。北马政府组织专家制订了科学防疫措施,研拟了隔离疑似病例预案,准备了病毒检测试剂以及相关防护服,在机场安装了红外体温自动检测仪。但正如贵国卫生部长所表示的,北马目前尚未出现疑似病例,没有必要对北马出现疫情的风险感到恐慌。我们相信北马完全能够做好疫情防控,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请问目前贵国是否有计划或者已经和北马医疗卫生等部门有所合作?

  张佐大使:我们与北马政府保持着密切沟通。无论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应对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抗击非洲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国际社会发生的流行性疾病,中国都承担了一个负责任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始终本着公开、透明、科学、协作的精神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方长期以来同北马医疗卫生等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中医药以及科研院校也保持长期的交流合作,就在2019年12月中方启动援助北马卫生与社保服务物资项目,双方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互信的基础,也有合作的基础。

  全球化时代,应对国际公共卫生挑战,应加强沟通协调,各自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方愿与北马方在内的各国保持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与防控疫情相关的事宜。中方将继续保障在华北马籍公民的安全和健康,向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我们支持北马采取合理防控措施,也希望北马方继续支持中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您对即将赴华的北马民众有何建议吗?

  张佐大使: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中方高度重视在华外籍人士,特别是在湖北武汉的各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关切和要求。北马是中国的友好国家,我们会照顾好北马在华公民,请放心。

  外交部在英文网站开设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栏,及时汇总更新卫健委发布有关疫情防控权威信息,方便外国朋友及时了解。为帮助外国朋友了解相关预防知识,国家移民管理局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提示》,翻译了英、法、俄、德、日、韩6种外文版本,外国朋友可以上网查阅。

  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对各国人民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北马政府和各界友人,在疫情发生后,对中国抗击疫情表达了充分的信心和信任,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理解和支持,有的友人还及时提出要给予相关捐助,提供相关药物处方,也有网友通过各种形式表示理解支持,很多话、很多行动都令人十分感动,比如格力空调的北马公司总经理戈兰·武科沃亚奇(Goran Vukovojac),个人于2月4日购买5万个口罩,通过DHL运输公司捐赠给中国,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记者:请问疫苗何时能够研制成功?

  张佐大使: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在加紧研制疫苗。目前已成功分离病毒毒株,取得了重要进展。日前,据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传统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疫苗开发周期也从过从几年缩短至几个月。

  记者:请问就此疫情是否需要更多的关注?

  张佐大使: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将尽最大努力控制疫情、降低传播风险,将继续加强与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积极协作应对疫情,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包括北马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世卫组织多次表示中国采取的举措坚定有力,对中方战胜疫情始终充满信心,当前形势下应保持镇定,防范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过度反应,而是应基于事实,科学有序地防控。面对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战胜恐慌。恐慌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但不会阻止疫情传播。谣言和恐慌情绪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比疫情本身的负面影响还大。当前,克服恐惧心理、避免过度反应,秉持严谨科学、冷静理性的立场十分重要。

  记者:请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对在北马的中资公司、中餐馆、以及中国公民造成了影响?

  张佐大使: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将尽一切努力阻止疫情向外蔓延,更不希望传播到友好的北马其顿。中方已取消近期出境游团组,采取出境口岸体温筛查,要求出境乘客填写和签署健康申请表等措施,严格控制无特殊必要的出国境计划,全力防止病毒出境。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入北马,中国使馆一直同北马方保持着密切沟通和信息共享,我们对计划来北马的中国游客和在北马中国公民发布了领事提醒和防护建议。使馆要求近期拟返回北马的中资机构人员,如其已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建议其暂缓。如近期从国内返回北马其顿,提醒积极配合北马在机场等场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并建议居家观察一段时间。中北马保持正常交往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中方相信北马会继续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开展疫情防控,中方也愿同北马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请问您怎么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佐大使: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此次疫情爆发在春节假期,对旅游、餐饮、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消费性服务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一方面动员一切力量防控阻击疫情,同时尽最大努力有序复工复产,网上购物、订餐、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一直十分活跃。实质上当前更多体现的是消费延迟、生产能力暂时压抑,而不是消费需求的实质性萎缩或消费水准的明显降低。中国有保持经济韧性的政策空间,疫情过后被暂时压抑的生产能力会重新释放,被市场压抑的消费需求会较快集中释放出来,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会发展得更好。

  通过这次疫情阻击战,我们完全能够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推动中国发展得更好更强。自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因而就我个人来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碰到贸易战以及疫情阻击战,中国被迫应战之后完全能够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更好地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扎实实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长远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丝毫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

  记者:请问这次疫情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7+1合作”)会有什么影响?

  张佐大使:患难见真情,中东欧国家普遍比较理解支持中国抗击疫情,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必将进一步弘扬。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始终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携手并肩、患难与共,我相信抗击疫情胜利后,中国将变得更加强大,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将更可持续,中国也会下更大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国始终同中东欧国家保持密切沟通,推动深化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并将如期举办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进一步合作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

  我们迎来了春天,迎来万象更新,中国也必将战胜病毒恶魔,迎来更加美好未来,中国的发展必将更好更强。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