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馆信息
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发表《中国构筑脱贫攻坚合力创造减贫奇迹》署名文章

2021-04-18 00:03

  2021年4月18日,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在北马大报《晚报》及其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构筑脱贫攻坚合力创造减贫奇迹》,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从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扶贫、外交部定点帮扶、闽宁对口协作、西藏电力天路等4个角度深入阐释脱贫攻坚战帮扶合力。全文如下:

  减贫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为摆脱贫困艰难求索。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1949年建立新中国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极大促进中国发展,减贫进程加快推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下面,我从几个角度介绍这场脱贫攻坚战帮扶合力:

  第一,从习近平主席走进云南佤族村看中国脱贫攻坚战。2020年是中国减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新年首次国内考察,来到彩云之南的腾冲县,探访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习近平主席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再次强调“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事实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心中最深的牵挂,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年底就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踏雪前往河北阜平骆驼湾和顾家台村看望慰问困难农户,鲜明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8年接续扶贫攻坚奋战,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20多个贫困村。2013年,习近平主席赴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史上最大规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动员全国上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2021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二,从外交部定点帮扶看中国脱贫攻坚战。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县,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部自1992年定点挂钩帮扶云南省的金平县、麻栗坡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外交部定期由部领导率扶贫领导小组成员,深入两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与省州县领导座谈交流,选准脱贫路子,制定扶贫计划,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派驻了38位驻云南省金平县和麻栗坡两个贫困县的扶贫代表和3位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当地群众解决饮水难、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涉及民生的问题,依托外交工作优势,在“外”字上下功夫,攻坚克难,创新帮扶方式,向两县投入帮扶资金4.67亿元,实施了教育、卫生、饮水、培训、美丽乡村和产业等1600多个项目,4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为两县于2020年退出贫困县序列做出了积极贡献。

  扶贫减贫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2012年底打响扶贫攻坚战以来,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产业、就业、公益、智力扶贫为主要形式,帮扶13.91万个村(其中贫困村7.32万个),共带动和惠及1803.85万贫困人口,推动各种要素向农村贫困地区汇集。全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脱贫攻坚,包括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第一线。接续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平均每年有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平均大约每3秒钟就有1个人跨过贫困线,因而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口脱贫,真是人间奇迹。

  第三,从闽宁对口协作看中国脱贫攻坚战。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推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先后2次到宁夏实地考察指导,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作重要讲话,推动形成“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为闽宁对口协作指明了方向。1997年4月在赴宁夏南部山区考察期间,部署“吊庄移民“工程,把移民村庄命名为“闽宁村”,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的崭新模式。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主席始终关注闽宁扶贫协作,2008年4月深入宁夏西海固调研了解扶贫协作情况。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走进闽宁镇原隆村,感慨地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2020年6月视察宁夏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闽宁扶贫协作进一步作出重要指示。

  闽宁两省区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福建先后派出11批183名挂职干部、2000余名专业人才援宁,吸纳5万多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推动5700多家闽商落户宁夏,兴建的扶贫车间一半以上在西海固地区,宁夏贫困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0多万人。像闽宁扶贫协作一样,全国聚焦脱贫攻坚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东部9个省份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份,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2015年至2020年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1万人次,超过 2.2万东部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1万亿元。东部省份和部分中央单位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组织实施全国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形成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

  第四,从西藏电力天路看中国扶贫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事关脱贫攻坚战成败的硬骨头。西藏是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但西藏却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2016年以来国家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532亿元支持全国农网改造升级,其中共安排西藏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资金141.2亿元,占全国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额的26%以上,西藏自治区坚持把改善农牧区用电作为一大民生工程,积极实施农网户户通电、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暨农网线路改造升级、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东西帮扶力度, 2016年以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494亿元,先后建成了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联网4条“电力天路”,彻底解决了困扰藏区多年的缺电问题。

  中国特色脱贫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全面建立,这一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中西部22个省区市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作为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贫困地区,西藏在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四级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上下同心、尽锐出战,2019年底全区 74个贫困县全部摘除贫困帽子,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交通、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网购、移动支付等新兴服务网络服务已同步分享到偏远农牧区,交出了经得起检验的高原脱贫答卷。

  中国以“一个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收入”就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就是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中国的贫困人口退出标准是综合性多维标准,不仅衡量收入水平,还考量贫困人口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程度,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